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国通信网 > 产业 > > 内容页

大叔吃了半个杨桃后险过鬼门关 医生:肾病患者切忌食用|全球观天下

日期:2023-04-13 08:18:26 来源:厦门日报

●时间:3月25日


(资料图片)

●地点: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

王先生在接受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(CRRT)+血液灌流治疗,通过这种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,替代受损的肾功能。

厦门网讯(文/厦门日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高莹 图/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提供)杨桃清新爽口,不少市民爱吃。但是,杨桃具有一定的肾脏毒性和神经毒性,肾病患者,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吃杨桃。最近,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(下简称:附属二院)肾内科连续收治两名因吃杨桃导致中毒的患者,其中一名患者甚至只吃了半个杨桃就导致昏迷、休克一周。所幸抢救及时,目前两人均已脱离生命危险,其中一人昨天出院,肾脏功能恢复到入院前的状态,暂未发现其他后遗症。

附属二院肾内科主任医师余鹏程博士提醒市民,杨桃对肾脏病患者很不“友好”,这类人群切忌食用。就算是肾功能正常的健康人,有时也会“中招”。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,切忌空腹吃,即使饭后吃,一次也不要超过100g。此外,老年人肾功能已经开始下降,小孩肾脏发育尚不完全,也应少吃杨桃;部分儿童吃杨桃后,会出现血尿症状。

吃完杨桃很快发病 肾病患者休克垂危

3月25日中午,60岁的王先生被紧急送入附属二院急诊部。止不住的打嗝、还有呕吐,浑身酸痛,让他站也站不住。急诊血液检测,发现他的血肌酐指标已经达到600umol/L多,是正常人的六倍之高(正常人的血肌酐指标数值是100以下),尿酸指标也很高,是明显的肾脏急病。结合他的肾脏病史,急诊医生直接把他转入附属二院的肾内科进行救治。

收入科室后,肾内科主任医师余鹏程询问病史时,听王先生说进食的食物里有杨桃,结合他停不下来的打嗝和呕吐症状,心里咯噔一下,“这是杨桃中毒!”再细问,果然,王先生是在入院当天一早吃了半个杨桃,吃完2小时就出现了一系列症状。

余鹏程马上给王先生进行抑酸护胃、补液、纠正酸中毒等处理。但是,王先生本身已有三十年的慢性肾脏病史,毒素代谢太慢,病情进展迅速,在当天傍晚五六点出现头晕、癫痫发作等症状,血压掉到高压不到90mmHg,低压只剩40mmHg,意识不清晰,呼吸困难,进入休克状态,已是重度杨桃中毒,生命极度危急。医生马上把他转入ICU,上呼吸机抢救。ICU的医师都惊叹,第一次见到杨桃中毒这么严重的患者。

连续一周血液净化治疗 神志清醒肾功能恢复

在ICU,余鹏程与ICU团队一起制定了针对王先生的血液净化方案。杨桃所含神经毒素属于脂溶性物质,常规血液透析清除效果差,他们对王先生进行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(CRRT)+血液灌流治疗,通过这种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,替代受损的肾功能,强效清除杨桃的神经毒素。将患者血液经血泵引出,连续、缓慢地把血液中多余的水分、代谢废物、毒物清除的同时,纠正他体内的水电解质紊乱、确保营养吸收,帮助肾功能恢复和清除炎症介质等。在连续一周治疗后,他的神志逐渐清醒,转回到肾内科普通病房。昨日出院时,他的肾脏功能恢复到入院前的水平,暂未发现其他后遗症。

转回普通病房时,王先生告诉医生,他知道肾脏病人不能吃杨桃,但想着自己以前吃过,且没发生中毒情况,这次抱有侥幸心理,吃的时候也特别控制量,没想到才吃了半个就把自己放倒了。

就在王先生清醒后转回肾内科普通病房时,肾内科又收治了一名因进食一个杨桃导致重度中毒的患者。她是长期血透的尿毒症患者,也是在进食杨桃后出现频繁打嗝、呕吐、意识障碍等症状。所幸经过床旁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后顺利脱险。

【医生手记】

“狡猾”的杨桃

●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余鹏程

为啥吃杨桃会中毒?因为杨桃是草酸含量高的食物,草酸正是杨桃涩味的来源。草酸会刺激胃肠粘膜,导致腹泻和腹痛;会与血液中的Ca2+结合,形成草酸钙结晶,并在肾小管沉积,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和间质性肾炎。更重要的是,杨桃含有一种叫caramboxin的神经毒素,可以引起癫痫、昏迷等神经系统损害,危及生命。

很多人喜欢吃杨桃,自己泡杨桃酒的也不少。要警惕它可能带来中毒风险。而且,杨桃这种水果挺“狡猾”,虽然它能让患者在最快半小时内出现症状,但表现出的症状多种多样,让人根本意识不到它是真正的罪魁祸首。

一般来说,杨桃中毒的表现分为轻、中、重3个等级。轻度中毒表现为呃逆(也就是俗称的打嗝)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失眠等;中度中毒表现为躁动、肢体麻木、感觉异常、轻度意识障碍等;重度中毒表现为严重意识障碍、昏迷、癫痫、低血压、休克等。如果不及时治疗,病人的病情就会由轻度进展为重度,病情越重,死亡率越高。

正常人进食少量杨桃,一般问题不大,但如果在空腹或高热、腹泻等脱水情况下进食大量杨桃或杨桃汁,会出现急性草酸性肾病,甚至会造成毒素在血液内快速积累并到达大脑,引发癫痫甚至更严重的后果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中国通信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2005074号-4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